备注:已完结
类型:美剧
主演:吉尔·哈弗本尼 约纳斯·阿姆斯特朗 Cody Molko 黛博拉·芬德
导演:卡罗莱娜·贾梅塔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 Jodie(JillHalf enny)八年前失去了自己的儿子,此后一直努力重建自己的生活。当她看到一个十多岁的男孩Daniel时,她笃定自己找到了失踪的儿子。无论Jodie是对是错,在那一瞬间,她的希望之火被点燃,由此走上了一条危险而越轨的道路,这条路将把她带向理智的边缘。为了寻找失踪的孩子,她会做到什么程度?JonasArmstrong饰演Jason,Jodie唯一的弟弟,她生活中唯一真正支持她的人。DeborahFindlay饰演Lynn,Jodie的母亲,两人关系不和。Ru ertPenry-Jones饰演Mark,Daniels的父亲,对自己的情绪和儿子的生活都极其控制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导演:迪帕·梅塔
语言:北印度语
年代:未知
简介: 主演:丽莎·蕾/约翰·亚伯拉罕/SeemaBiswa导演:迪帕·梅塔语言:北印度语地区:加拿大/印度编剧:类型:剧情/爱情上映时间:2005-11-04 别名:祸水/月亮河/RiverMoon/止水上的浮花用户标签:印度,女权,印度电影,宗教,爱情,社会,加拿大,2005片长:USA:117分钟/Canada:114分钟(TorontoInternationalFilmFestival)/Argentina:117分钟imdb编号:tt0240200 20世纪30年代的印度,妇女没有人权和自由,她们不过是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8岁的小女孩楚娅(Sarala饰)早早变成了寡妇,她只能被迫剃掉头发,在一个专门为寡妇准备的庭院中度过余下的漫长人生。在这个院子里,生活着恍如天上仙子的年轻女性,也有黄土半埋的枯槁老人,更有处心积虑赚取不义之财的刁蛮之妇。 楚娅的明天会怎样?苦命女人的未来又将如何? 本片为印度女导演迪帕•梅赫塔(Dee aMehta)“要素三部曲”的第三部,分别荣获2006年曼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2006年加拿大吉尼金像奖最佳摄影、最佳配乐和最佳女主角(SeemaBiswas)三项大奖;2006年美国国家影评奖最佳表现奖;2005年瓦雅多丽国际电影节青年评委会大奖;2006年温哥华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主角(LisaRay)和最佳导演奖;2007年青年艺术家奖最佳青年演员奖(Sarala)。 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水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看到90分钟时以为又是印度片常见的给予希望安慰的理想化爱情结局。没想到之后剧情急转直下!从卡尔雅妮为何留发,阉人时时出现,男主家的秘密,卡尔雅妮得知未来公公名字后当晚迅即自杀,直到楚娅被骗去遭到性侵,寡妇院里最黑暗的真相一步步揭开,这时终于浮出水面,这条暗线铺的太好了!当甘地说出“神不代表真理,真理才是神”后,楚娅终于被觉醒的莎昆塔拉奋不顾身的送上了甘地的人道主义火车,即使火车最终是随着甘地开往天国而不是人世,起码影片本身再一次宣誓了不要再陷入剥削自己人的恶性循环里。宗教是说辞,遗弃是本质,境遇是绝望的自生自灭。最痛心的是受害者向施害者的转化,整个暗线的核心推动者是牢笼中的寡妇们自己的求生动机。女性拥有水的柔性,但同样有火的生命力与欲望。个人能自审,而国家民族就需要有人站出来揭露真相帮其自审。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女性解放与民族解放两条线索串连的光明前途,然而在贯穿全片的水的意象下,俨然是对于性别的制度性歧视下的社会权力结构的无情揭露。水作为世界观中的先验存在,一体两面的见证人性的光明与邪恶,见证爱情、见证信仰、见证暴力、见证压迫,同时作为死亡与新生的象征。于是寡妇院内的残酷通过渡河的性交易而得以揭露,悲剧又以河道作为天人两隔的符号。虚伪的男权社会之残酷与道貌岸然作为固化在观念之中的意识形态被“悦纳”,2001年印度的3400万寡妇,今日的#MeToo里桩桩件件,恶在身边。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当时印度片的气质和现在大相径庭,可能少了些特别的气质,但整个片子的观感却更加平和,起码不会说着说着突然所有人跳起舞来。看过一些和印度宗教有关的书,却永远不能理解这样一个国家,更无法理解为什么欧美国家的游客相比国内会对印度有更加的好感,或许语言是一方面,那堵隔绝文化的墙可能是另一方面。有的时候总会想去看看那些神奇的国度,但了解越多也就越不敢迈出那一步,真是矛盾。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小格局的爱情故事试图去窥探印度的社会大议题,还是稍显单薄了。一个浪漫的小镇富家青年最后离开那个令他伤心的的死板的永无改变可能的故乡。人类的发展便是让一切更人性,更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而过度的人性便是人的异化,过度的神性便成了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工具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遇到爱情的卡利安妮以为自己要自由了,结果陪那洛衍回家的路上得知他的父亲是自己曾经被强迫接待过的嫖客,绝望的走入了河中。或许她也想不到其它的解决办法了吧,所以只能以这种方式无声的呐喊。最后大姐拼命送走还是个孩子却被蹂躏的奄奄一息的曲娅那里,看哭了。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反倒觉得爱情线不是最重要。小女孩的天然的不顺从和对命运的反抗,和如同母亲般存在的中年寡妇从期初虔诚地接受命运到后来人物内心精神的醒悟和突破,被这两个人物深深打动。最后找到孩子抱着她走向人群送上火车的这段戏,真的内心早就奔溃强忍着不要哭的稀里哗啦。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愤怒于整个社会对于寡妇群体的排斥与蔑视,悲伤于姨婆死前念念不忘的拉度,感动于曲亚用自己讨来的钱给姨婆买的拉度,祝福卡里亚妮能够得到幸福,最后希望迪迪能够内心得到安宁。生为女人,请一定一定要幸福啊……看完全部,才知道幸福什么的是不存在的。大恸。 < class="com">真理才是神,而不应该神是真理。作为神佛满天的印度,能发出这样的呼吁,实属难得。一些偏激宗教的教义或是所谓的传统,对女性的伤害太大了,这才是女权主义者应该争取的权利。最后,本片的画面展现了女导演特有的唯美风格,给压抑的剧情带来了一丝心灵的宁静。 < class="com">背景音乐出色。人的盲目无知不仅会让人觉得愤怒,甚至还会恶心。希望是什么,绝望又是什么。你以为前方是光明,结果却是更深的深渊。“存天理灭人欲”,大概是最瞎扯的一句话。当良知与信仰冲突,坚定信仰有何意义。这世界的黑暗无处不在,只是我们不曾看见。 < class="com">片尾字幕令人震惊,也让人深深地怀疑小女孩最后的命运是否最终被拯救了。这电影牛就牛在,尽管已经把一切铺垫得这么惨了,一切变革似乎就要到来的时候,告诉你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女人们还是只能认命,还是只希望来世当个男人,哎。 < class="com">可怕的是童婚,更可怕的是女人死了丈夫就要送到专门的寺庙,所谓贞洁,但是又要寡妇去服务达官贵人,而这些可怜的女人只能靠男性拯救,影片最后给了一点解救的希望,但男主角最终能做到吗?! < class="com">喜欢最后的结尾,女孩跟着律师走了,表示出了印度的一种希望。我觉得这也算是留下了悬念,两种发展,1接受教育长大,2变成童养媳,一好一坏,毕竟我不觉得男主没有一点印度男人的影响。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主演:萨特亚·布哈巴哈 莎哈娜·高斯瓦米 拉贾特·卡普尔 查尔斯·丹斯
导演:迪帕·梅塔
语言:英语 印度语 乌尔都
年代:未知
简介: < 一个孟买小孩诞生于印度脱离英国独立的神圣时刻(1947年8月15日午夜零点),他受到尼赫鲁总理的祝福;后来才知道他只是一千个午夜之子的其中一个。本片由1981年萨尔曼·鲁西迪同名小说改编,既是这个小孩幽默而嘲讽的自传,同时也是一部文学的印度现代史。作者以他丰富甚至狂野的想像力,呈现了印度丑恶与光荣兼具的纷繁面向:这块神秘次大陆及其人民的生活、命运、梦想和无奈、迪帕·梅塔是当今影坛上最富争议性和煽动性的导演之一,她的影片中浓厚的政治意味和大胆的反抗精神,她向来偏好以一种旁观的角度来探讨印度历史文化的冲击。她胆敢挑战禁忌话题,胆敢让女性演员裸露胴体,也胆敢冒着伤风败俗的谩骂揭露宝莱坞歌舞升平另一边的阴暗面。主要作品《爱火》、《大地》、《水/月亮河》被合称为印度三部曲。分别以性别、民族主义、及宗教为主题,由于拿的是国际资金,迪帕·梅塔大胆挑战印度传统禁忌,唤醒时代意识。《午夜之子》曾在2012年多伦多电影节、温哥华电影节、伦敦电影节上映,10月26日在美国小范围上映,11-12月全球公映,但印度禁映该片 午夜之子印度版电影网友评论:< class="com">跟原著简直没法比好么?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流水账,无中心,演员面瘫,Saleem的母亲这么多年一点都没变化?!这么穷么?!《TheKiteRunner》已经是我见过的最令人惋惜的改编了,现在又出来了个午夜之子。还有,感觉所有的印度导演不在片子里加一段又蹦又跳唱歌跳舞的片段,这事儿是不会结束的。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把印度艳俗的配色拍得很沉静,是讲述三十年历史该有的调性。前半部分被惊艳,个人和国族命运同构的寓言被荒唐又作孽的源起触发。后面深深觉得故事快圆不成了,好捉急。野心太大,想做成史诗但个人立场不断跳出来演讲,结果主线故事讲得支离破碎,最后竟然能圆到爱上去,爱爱爱你妹啊。还是继续读原著吧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年度十佳之一,即使节奏很有问题,男主角身上移植了无数的符号,有一半的英国血统,一半的印度血统,被掉包成穆斯林,迁至东巴,又逢孟加拉独立,他生于独立日的午夜,是希望的象征,又同时被当做隐患,遭遇最后的阉割,他的人生就是印巴人民后殖民时代的血泪史。我已经迫不及待开始看原著了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家族史与民族史的交织叙事屡见不鲜了,《午夜之子》离异魔幻的叙事则是真正扣住了命运的奇异特质。半世纪的印巴矛盾及南亚变迁也只有通过这种同样惊异诡秘的文学风格表现其复杂性了。看完电影以后就去细查印巴历史了,开始理解为什么有朋友偏向用印度色彩表达现代主题了。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主人公的爷爷,叫阿齐兹,也是个医生,《印度之旅》里也有个阿齐兹医生。这部电影据拉什迪小说改编,而《印度之旅》则根据福斯特的小说,拉什迪有意借用?对印度的肤色有点接受困难,欧洲人、伊朗人、黑人都还好。可能是对印度的文化不熟吧,熟了就没问题了。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原著风格那么繁冗,三部曲第二三部原作者叙事却明显提速,能拍成这样也是挺不容易的。不过小说中的隐喻线索也实在太多,别的不说,鼻子这个意向就没处理好。原著中的鼻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大概类似芥川龙之介里的那种有趣却又意味深长的样子吧。 < style="text-align:center;"> < class="com">之前一直想读书,但是篇幅太长,再加上对印度历史极不了解,觉得很困难,看电影,觉得对开会的时候刻画还有些乱。涉及到如此宏大的历史篇幅,拍成电影,不容易。回头还是要再看一遍书……片尾的地图很有深意,地图的变化,就是历史政治的变化。 < class="com">一部不能用轻重来形容的史诗。很多象征性手法用得很巧妙,确实汇进了故事里去说。原著与电影,本来就是两个维度,一本好书,很难在忠实的前提下被改编为好电影。这一部不能为失败,中规中矩吧。但如果不想读书或读不到,这一部看看也很好。 < class="com">片子的情节和小说很一致,一些关键的情节转折也都存在,可在处理上贪的多反而都轻描淡写了,而其奇幻的某些情节在片子里又像是有点莫名其妙了,我喜欢的丛林在片中也一带而过,这么厚书中的字都不是白写的嘛。 < class="com">“让穷人变富人,富人变穷人”就是这样一句革命的口号,彻底改变了两个家庭,一个印度穷人家刚出生的男孩和一个巴勒斯坦富人家刚出生的男孩,出生当天被调换了,从此他们的人生彻底变了样子...... < class="com">没有一个人物和一段情节是塑造得完整的。所有情节都像是拍了很多然后被一刀减掉了。大概是题材太过于宏大了146分钟根本拍不完吧。感觉对南亚历史的隐喻很多。需看原著,但是电影三星不能再多。 < class="com">摘抄一段影片介绍:“在印度同一时刻降生的1001个孩子,能够在一个人的心灵中每夜聚会,这个会议于是成了现代印度的一面镜子。通过一个人的命运来审视一个民族的历史。”8分推荐。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电影
主演:丽莎·蕾 拉胡尔·康纳 KulbhushanKharbanda
导演:迪帕·梅塔
语言:英语 北印度语 西班
年代:未知
简介: 主演:丽莎·蕾/拉胡尔·康纳/KulbhushanKharband导演:迪帕·梅塔语言:英语/北印度语/西班牙语地区:加拿大/印度编剧:迪帕·梅塔类型:剧情/喜剧/爱情/歌舞上映时间:2002-10-25(加拿大) 别名:用户标签:印度,LisaRay,电影,印度电影,凤凰电影,加拿大电影,2008,加拿大片长:105分钟imdb编号:tt0303785 RahulKhanna,年轻,富有,在加拿大生活。寡居的母亲渴望他与流行音乐歌手结婚,可是却坚持自己找自己的新娘。